初中数学2.6 实数教案
教案示例 |
教案示例一 教案示例二 教案示例三 |
教案示例二
2.6 实数(2)
教学目标:
(一)教学知识点
1.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
2.用类比的方法,引入实数的运算法则、运算律,并能用这些法则,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正确计算
3.正确运用公式
.
(二)能力训练要求
1.让学生根据现有的条件或式子找出它们的共性,进而发现规律,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新能力
2.能用类比的方法去解决问题,找规律,用旧知识去探索新知识
(三)情感与价值观要求
通过探索规律的过程,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,敢于探索,大胆猜想,和同学积极交流,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。
教学重点:
1.用类比的方法,引入实数的运算法则、运算律,并能在实数范围内正确进行运算.
2.发现规律:
,并能用规律进行计算
教学难点:
1.类比的学习方法.
2.发现规律的过程.
教学方法:
类比法.
教学过程:
Ⅰ.新课导入
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实数的定义、实数的两种分类,还有在实数范围内如何求相反数、倒数、绝对值,它们的求法和在有理数范围内的求法相同.那么在有理数范围内的运算法则、运算律等能不能在实数范围内继续用呢?本节课让我们来一起进行探究.
Ⅱ.新课讲解
1.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.
[师]大家先回忆一下我们在有理数范围内学过哪些法则和运算律.
[生]加、减、乘、除运算法则,加法交换律,结合律,分配律.
[师]好.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这些法则和运算律是否在实数范围内适用.我们知道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,而有理数不用再考虑,只要对无理数进行验证就可以了.
如:,
所以说明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与运算律对实数仍然适用.下面看一些例题. 计算:
(1); (2)
;(3)(2
)2;(4)
.
2.做一做
填空:
(1)=_________,
=_________;
(2)=_________,
=_________;
(3)=_________,
=_________;
(4)_________,
=_________.
[师]通过上面计算的结果,大家认真总结找出规律.如果把具体的数字换成字母应怎样表示呢?
(a≥0,b≥0);
(a≥0,b>0)
并作一些练习. 化简:
(1); (2)
-4;(3)(
-1)2;(4)
;(5)
.
3.例题讲解
[例题]化简:
(1);(2)
;(3)(
+1)2;(4)
.
Ⅲ.课堂练习
(一)随堂练习
化简:(1);(2)
;(3)(1+
)(2-
);(4)(
)2.
(二)补充练习
1.化简:
(1);(2)(1+
)(
-2);(3)
;(4)
;
(5);(6)
Ⅳ.课时小结
本节课主要掌握以下内容.
1.在实数范围内,有理数的运算法则、运算律仍然适用,并能正确运用.
2. (a≥0,b≥0);
(a≥0,b>0)的推导及运用.
Ⅴ.课后作业
习题2.9
1.化简:
(1);(2)
;(3)
;(4)
-21.
Ⅵ.活动与探究
下面的每个式子各等于什么数?
.
由此能得到一般的规律吗?
对于一个实数a、一定等于a吗?
当a≥0时,=a.
当a<0时,有
所以当a<0时,有=-a.
板书设计:
教学反思:这节内容是两个公式的推导与运用。当然计算的熟练始终是初中阶段的一个大的环节,只有让学生多做练习才能熟练。有待另外花时间加大训练。
摘自http://www.12999.com/index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