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中数学11.2旋转教案
教案示例
教学内容: §11.2 旋转
教学目标:
知识与技能目标:1.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,掌握它的基本性质
2.认识旋转对称图形,并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
3.培养学生创造图案的设计能力
过程与方法目标:1、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,探索它的基本性质;引导学生,探索发现原图形经过旋转后的对应点、对应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;体验感受图形旋转的主要因素是旋转中心和旋转的角度,从而体会到图形在旋转过程中,图形中的每一点都绕着旋转中转动了相同的角度
2.认识旋转对称图形,理解旋转对称图形的概念,重视对学生自行设计旋转对称图形的能力的培养,并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
情感与态度目标:认识和欣赏这些图形的旋转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,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,经历对生活中与旋转现象有关的图形进行观察、分析、欣赏、交流等活动,发展初步的审美能力,增强对图形欣赏的意识。
教学重、难点与关键:
重点:旋转变换的基本性质,并能根据性质作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。
难点:旋转变换的基本性质的探索,作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。
关键:认识理解旋转变换的基本性质,理解旋转对称图形,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。
教学过程:
创设问题情景:你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旋转事例吗?让学生扩展思维,列举生活中还有哪些旋转图形。
1.观察图形找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:
2.概念:旋转、旋转中心
实验1、画出正方形绕对角线的交点顺时针旋转90°的图形.
观察旋转后的图形与原正方形有何关系?
实验2.如图
你能再举出一些这样的实例吗?
实验3、
用一张半透明的薄纸,覆盖在如
问题:前面3个实验有什么共同的特性?
概念:
旋转对称图形:绕着某一点旋转一定角度(小于周角)后能与自身重合的图形
做一做:
1.用一张半透明的薄纸,覆盖在画有任意△AOB的纸上,在薄纸上画出与△AOB重合的一个三角形。然后用一枚图钉在点O处固定,将薄纸绕着图钉(即点O)转动一个角度45º,薄纸上的三角形就旋转到了新的位置,标上A’、O’、B’,我们可以认为△AOB旋转45º后到了上△A’O’B’。
在这样的旋转过程中,你发现了什么?
2.如图
观察△ABC和△A″B″C″,你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吗?
结论:如果两条对称轴相交于一点,那么两次翻折就相当于一次旋转,且两条对称轴的交点为旋转中心
例题:
练习:
1.确定图形中的旋转中心,指出这一图形是由哪个基本图形旋转多少度、旋转几次而生成的(不计颜色)。
2.画出△ABC绕点C逆时针旋转90º后的图形。
作业:利用平移,或轴对称,或旋转设计图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