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中数学3.4整式的加减教案

初中数学 COOCO.因你而专业 !
套卷教案课件下载new 试题搜索答案

初中数学3.4整式的加减教案



  • 《合并同类项》教学设计
    教案示例
    教案示例一 教案示例二 教案示例三

    教案示例一

    3.4整式的加减之合并同类项

      一、教学目标

      1.在具体的情境中,认识同类项;

      2.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及运用分配律,了解合并同类项的法则,并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.

      二、教法设计

      观察、启发、讨论分析

      三、教学重点及难点

      1.教学重点:认识同类项.

      2.教学难点:对同类项的理解

      四、课时安排

      1课时

      五、师生互动活动设计

      情境教学,合作学习

      六、教学思路

      (一)、具体情境引入

      打开多媒体,银幕上出现了一片绿茵茵的草地,8只小狗和5只小猫在追逐、嬉戏.画外音响起:银幕上的小狗、小猫能放在一起相加吗?为什么?

      (学生们不假思索地回答:不能.因为它们不是同类动物.)

      这时,画面上中又蹦出了6只小狗、4只小猫.画外音:现在银幕上有几只小狗?几只小猫?并说出理由.学生们脱口而出:“有14只小狗、9只小猫.因为狗和狗是同类,猫和猫是同类.”(板书课题)“你能用同类项表示银幕上的问题吗?”〔大多数同学举起了手:式子可以表示为(板收:8只小狗+6只小狗;5只小猫+4只猫)

      (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,使问题具体、形象、生动,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,便于知识的理解,更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.)

      (二)、问题设置,步步引导

      画外音响起:假设x表示狗这类动物,y表示猫这类动物,画面上出现:“这情境用代数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,怎样计算的?”

      (同学们议论纷纷,一会儿,同学们陆续举起了手)

      生说师板书:(1);(2)

      银幕上又出现怎样计算?

      (找生到黑板上做,其余学生自己独立思考,在练习本上做.)

      1板演:(3)

      2板演:(4)

      〔生1解释:因为把看成是猫;生3勇敢站起来解释道:我是利用乘法分配律;生2解释,把看成是狗,或是单位(如米、个、只等),还可以说是利用乘法分配律〕

      (通过问题的设置,逐步深入,由面到点,探究同类项的实质.)

      (三)、层层深入,挖掘内涵

      问:“仔细观察上面4个式子,你们发现了什么?”

      (独立思考片刻后,同伴交流意见)

      “谁来把自己的发现展现给同学们?”

      (同学们踊跃举手回答.)

      1:(1)式中8x与6x都含有字母x,并且它的指数都是1;(2)式中5y与4y都含有字母y,并且它的指数都是1.

      生2自信地说:(3)式中都含有字母ab,并且a的指数都是2,b的指数都是1;(4)式中的都含有字母mn,并且m的指数都是2,n的指数都是3.

      “这两位同学说得都很好,你们还有其他的发现吗?”

      (学生思考片刻)

      学生3勇敢地站起来说:“上面4个式子中,‘相同的字母及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’,代表的意义是完全相同的,是属于同一类别的项.”

      “你们还有新的发现吗?”

      (独立思考一会儿,我用手指了指黑板上式子的左边和右边,提示同学们)

      学生4站了起来说:“我发现这4个式子,由原来的两项,利用乘法分配律,都变成了一项.”

      “那么,这是什么运算呢?”(学生思考片刻)

      学生5回答:“合并同类项.”“好,非常正确.”

      “你们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什么是同类项?怎样合并同类项?”

      同学们独立思考一会儿后,用自己语言给同伴说说,让学生来展示自己的才能.同学们不一定叙述的这么准确,但意思正确就行.

      (通过步步诱导,层层深入,由点及面,归纳出问题的实质.)

      (四)、利用游戏,进一步挖掘同类项的内涵

      做找朋友的游戏:

      开始,我拿着10张卡片,卡片分别写着:

      

      找同学到前面来,并自我介绍.

      第一位同学介绍:我代表的是,第二位:我代表的是;第三位……依次介绍,介绍完毕后,我要求在前面的同学先找到自己的朋友,没有朋友的站在一边.之后,在下面的同学检查,他们找的“朋反”对不对?说明理由.(有朋友的回到自己的座位上)

      我趁机又提出:“谁给找个朋友?”(我把站在一边的拉上讲台),(大多数同学举着手,抢着回答:我给找的朋友是;我给找的朋友是;我给找的朋友是;……)(这位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)

      “你还能不能给找个朋友?”(我先让他自己给自己找“朋友”,之后,让同学们给他找“朋友”,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)

      找朋友的游戏,同学们都很勇敢,积极参与,这状态我们能持续下去吗?(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:“能”)

      通过游戏,再次巩固同学们对同类项的认识,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同类项的深刻内涵.

      在多媒体的银幕上显示:“议一议:xy是不是同类项?说明理由,并把不是同类项的“变成”同类项.

      (因为,同学们有了第一次的经验,都想展示自己的才能,积极回答问题,很快得出答案.)

      “我们认识了同类项,但不能够仅仅停留在认识阶段,还要进一步地研究运用.”(板书:在“同类项”前加上“合并”两字)

      (五)、运用具体事物,表达合并同类项的法则

      多媒体银幕显示:“计算

      (学生自己独立完成,并说出理由)

      学生 1:我的答案是,理由是利用乘法分配律得到的.

      学生 2风趣地说:“我的答案也是,理由是我把看成是小猫或是某一个单位,(米、个、只等)再把前面的数相加得到的.”

      (通过点的设置,有利于学生对合并同类项的深入了解,由点到面,层层深入,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.)

      多媒体又显示:“合并同类项”(先独立思考后,同伴交流)之后,找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做,其余在自己本上做.(在黑板上做的两位同学说理由,全班同学评判)

      然后,我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

      (通过生动形象情境,寓于抽象、深刻内涵,总结归纳,既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,又加强了对同类项及怎样合并同类项的深刻认识).

      (六)、巩固与练习

      多媒体银幕出现了:“合并同类项:(1);(2)”   学生先独立思考,动手做做,找程度中下的学生板演,同学们找错,并说出错的理由.)

      (注:出错的原因;同类项必须是连同系数前面的符号.)

      银幕又出现:“思考题:求代数式的值,其中,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?”

      (学生独立思考之后,找几名同学说了说)学生的说法归纳起来有两种情况:(1)直接把代入代数式计算;(2)先合并同类项之后,再把代入进行计算.

      “你们觉得哪种方法较简便呢?”(先合并同类项,再代入求值较简便)

      (七)、小结

      本节主要探讨了什么?

      (学生自己归纳总结:主要探讨了什么是同类项;怎样合并同类项;还知道“代数式求值”这一问题怎样算较简便.)

      自我评价

      ①本节通过设置情景,采用引导、发现、讨论与探究教学模式来支撑整个教学过程,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;

      ②以自主探究、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,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;

      ③创造一种宽松、平等、快乐的课堂教学氛围,使学生在这种创新氛围中体验到发现知识的乐趣,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