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中数学-七年级数学教案数学教案-直线、射线、线段

初中数学 COOCO.因你而专业 !
套卷教案课件下载new 试题搜索答案

初中数学-七年级数学教案数学教案-直线、射线、线段



  • 数学教案-直线、射线、线段

    直线、射线、线段

    [教学目标]
    1使学生在了解直线概念的基础上,理解射线和线段的概念,并能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。
    2通过直线、射线、线段概念的教学,培养学生的几何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,用运动的观点看待几何图形
    3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,提高学习几何的积极性。

    [教学重点和难点]
    直线、射线、线段的概念是重点。对直线的"无限延伸"性的理解是难点。

    [教学过程设计]
    一、联系实际,提出问题
    1让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直线的实例(可请5~6位学生发言)。
    2教师总结:铅笔、尺子、桌子边沿等都有长度,是可以度量的,它们都是直线的一部分,此时给出直线的概念"直线是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着的。"继而提问"无限延伸"怎样解释,教师可形象的归纳出"直线是无头无尾、要多长有多长。"让学生闭起眼睛想象一下。
    再提问: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中有没有真正是直线的例子?(数轴)
    3通过前面学生所举的例子,给出线段定义"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。"
    4教师画出一条直线,并在直线上标出一条线段,然后擦掉一部分,只剩下一条射线,先看它与直线、线段的区别,后给出射线的定义:"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。"

    二、正确表示直线、射线和线段
    1直线的表示有两种:一个小写字母或两个大写字母。但前面必须加"直线"两字,如:直线l;直线m直线AB;直线CD。(板书表示出来)
    2线段的表示也有两种:一个小写字母或用端点的两个大写字母。但前面必须加"线段"两字。如:线段a;线段AB。(板书表示出来)
    3射线的表示同样有两种:一个小写字母或端点的大写字母和射线上的一个大写字母,前面必须加"射线"两字。如:射线a;射线OA。(板书表示出来)

    三、运动变化,找出联系
    1让学生找出三者之间的区别:端点的个数,0个,1个,2个。
    2教师通过图示将线段变化为射线、直线。指出事物之间都不是孤立的,静止的,而是互相联系的,变化的。
    (1)先画出线段AB,然后向一方延长,成为一条射线,再向相反的方向延长,成为一条直线。告诉学生:线段向一方延长就会成为射线,向两方延长就会成为直线。因此,直线、射线都可以看作是由线段运动而成的。
    (2)再画出一条直线,在直线上任找一点,擦掉一点一旁的部分,就成为一条射线,在射线上再找一点,两点之间的部分就成为一条线段。
    四、回到实际,巩固概念
    1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直线、射线和线段的事例。如:手电筒的光线,灯泡发出的光线等。
    2练习:
    (1)如图1-1,A,B,C,D为直线l上的四个点。
    问:图中共有几条线段?以C为端点的射线有哪几条?
    (2)如图1-2,A,B,C为平面上的三个点,分别画出过点A,B;点A,C;点B,C的三条直线。
    (3)如图1-3,P是直线l外一点,A是直线L上一点。过P,A作一条直线;过A作一条射线。
    (4)如图1-4,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?

     

     

     

    五、小结
    1教师提问:(1)本节课你掌握了几个几何概念?
    (2)直线、射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?
    (3)本节课应该理解哪几个关键词?
    (4)在表示直线、射线和线段时应注意什么?
   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给以完善和补充,并进一步强调三者之间的关系。同时指出这三个概念是平面几何的基础。
    2再设问:直线还有什么性质呢?为下节课讲直线的性质埋下伏笔。
    六、作业 p.11,1;p.12,3;p.14,12。
    板书设计
    直线、射线、线段
    一、概念         四、练习
    1直线          ……………
    2射线
    3线段
    二、表示         五、小结
    如:……………
    三、联系         六、作业
    1端点个数,0;1;2.
    2变化过程 图

    [课堂教学设计说明]
    1本课的教学时间为1课时45分钟。
    2本设计对教材顺序稍加改动,先将直线、射线和线段的概念给出,然后再讲它们的性质。这样对于学生建构知识结构较为有利。
    3由于这节课为几何的起始课,从感性认识出发,在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,抽象出几何的概念,便于认知结构的形成。
    4建议:本课时也可以将课型设计为"自学辅导式",由学生自己讨论直线、射线和线段的概念,并寻找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,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,参与意识更强,课堂更加活跃。
    5在有条件的地方,对三者关系的变化过程,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更为生动有趣,"变"的意义更为明显。